前兩天,“建議因疫情歸國留學生可入學高職高專”這樣一條消息突然登陸微博熱搜第一。如果單從這句話的字眼看,這樣的說法確實會引發(fā)眾多留學生的不滿,但事情的原委究竟是怎樣的?這樣的“論斷”究竟從何而來?
據(jù)《中國經營報》昨日報道,2020年兩會期間,全國政協(xié)委員、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閩景提出建議,因疫情回國終止學業(yè)的留學生,可以通過高職高專擴招計劃,解決繼續(xù)學習的問題。
根據(jù)該報道,倪閩景的提案內容包括四條方案:
“一是全面開放高職高專學校,對于高年級學生可采取降一年級直接入學,進入相關專業(yè)的辦法。未滿1年的歸國留學生,可以通過高職高專擴招計劃,解決繼續(xù)學習的問題。
二是啟用插班生考試政策,每個學期開學前,在不同年級設定大專業(yè)組插班生考試,通過插班生考試的學生可以進入普通高校試讀,1年后成績正常,可以轉為正式學生。
三是建立國外高校學業(yè)成績轉換機制,按照國際通用規(guī)則,把在國外已經完成的學分部分認可,納入轉入學校的學分當中。
四是采取先試點再擴大的方式推進此項工作,可以選定部分公辦高校試點,對轉入學生進行學習情況評估,適時調整政策。也可以把相關權限給民辦高校,由民辦高校自主制定政策,滿足未完成學業(yè)留學生的學習需要。”
報道一出,許多留學生網友哭笑不得,紛紛調侃自己遠赴海外留學,就是為了“本升專”。也有一些言論開始冷嘲熱諷,甚至直接人身攻擊。
但這條提案被廣泛討論后,網絡上又出現(xiàn)了不同的聲音。一種觀點認為,倪閩景的提議被斷章取義,整份提案內容尚未公布,留學生是被“標題黨”挑動了情緒。在倪閩景的提案中,也提出了插班普通高校、國外學分轉國內高校等內容 ,并非只是“本升專”。
另一種支持提案的觀點認為,留學生素質良莠不齊,大多都是在國內讀不下去才出國,甚至是沖著成為“海外人才”去的,入讀高職高專并無不可。這種觀點引起了很大的爭議,但聲浪并不小。
“本升專”提案引發(fā)的輿論割裂,與近期“五個一”政策爭議類似。一方面是“五個一”政策延期引發(fā)的留學生集體焦慮,不少人呼吁國家考慮留學生群體暑期回國需求和國內抗疫形勢趨緩,及時調整政策;另一面,則是國內不少人盼望國內疫情徹底 “清零”,深恐留學生回國“添亂”。今天早上,上海通報一例英國輸入新冠確診病例,是一名歸國留學生,評論下方出現(xiàn)了不少支持“五個一”的聲音。
割裂的輿論場中,為現(xiàn)狀掙扎的是大批在海外進退兩難的留學生。
中國駐美大使館4月2日發(fā)布的 一則通告指,在美的40多萬中國留學生中有90%以上仍選擇留美繼續(xù)學業(yè),并呼吁留學生“評估各種因素后作出審慎、周密、冷靜的決定”。在回答留學生是否應該因為疫情中斷學業(yè)歸國時,中國駐英大使館則建議“及時關注英教育主管部門以及所在院校根據(jù)疫情發(fā)展態(tài)勢出臺的相關政策和應對措施”,“確保手續(xù)完備”。
可以說,目前留學生“能不能回”、“怎么回”、“回國后怎么辦”等問題,很難獲得明確的答復。
阿霞是廣東的一位普通白領,丈夫經商,因為覺得兒子不適應國內應試教育的高壓,供兒子在海外讀書。她的兒子目前在洛杉磯讀高二,盡管三月一度有機會回國,卻還是錯過了“窗口期”。她向筆者總結,留學生現(xiàn)在回國面臨兩座大山,一是民航的“五個一”政策導致一票難求,她在購買兩次機票被取消,并眼看著票價越發(fā)高企后,就放棄了讓兒子回家的想法。二是擔心“一去難返”,回國后再想返校開學,變數(shù)太多。她說,孩子送出去了,第一考慮仍然是要讀完書,不然“錢就白花,孩子時間也浪費了”。
倪閩景回應:想為有需求的學生解決問題
為何會思考留學生歸國讀書問題?為何會建議讓留學生可以免試就讀高職高專?
對此,倪閩景在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表示:現(xiàn)實中,這種需求是的確存在的。倪閩景提案的本意,是想解決境外高校留學生轉學回國問題。
他表示,現(xiàn)在因為疫情,一些家長希望孩子能夠回國繼續(xù)學業(yè);未來,可能也會出現(xiàn)留學生受客觀因素影響需要回國的情況。而且,在每年出國留學的幾十萬人中,確實有一部分留學生無法適應國外學習和生活,希望能回國完成學業(yè)。
實際上他提出了三種解決方案,但并不是針對那些受疫情影響暫時回國的留學生,而是針對那些需要回國完成學業(yè)、有特殊困難的留學生。
沒有歧視留學生,對信息應完整獲取
針對一些網友,特別是留學生群體,針對他的建議不理解,倪閩景表示,首先,對于所有留學生,我都希望他們能夠順順利利完成學業(yè),也十分希望疫情能盡快過去,孩子們都能平平安安。
“我之所以有這樣一個想法,是有人確實因為各種原因無法完成國外的學業(yè),需要回國就讀,本意是想給他們找到一條路,和大部分留學生并沒有關系,更沒有歧視留學生的意思。”
他表示,這個時代信息流動很快,有時候讀到一些信息想表達觀點之前,應該先看看這個信息的源頭是什么、出發(fā)點是什么,理性看待。
不要因為只讀了不當?shù)臉祟}引發(fā)誤解,甚至產生完全負面的作用。我本意是想為那些有需求的孩子找一條通路,但是輿論如此,可能這個話題就會被擱置,真正傷害的是需要這方面政策的許多家庭和留學生們,很可惜。
這樣因為信息不對稱引發(fā)的“爭論”,希望沒有影響到留學生和準留學生進行理性的判斷。
對于拿到offer,準備今年秋季入學的同學們,還是希望各位能密切關注最新的疫情發(fā)展,留意國內及海外政府、高校的最新官方動態(tài),各項準備工作要有條不紊。
而對于已經在海外計劃回國發(fā)展/過暑假的同學們,希望大家仔細考慮安全性、航班動態(tài)、入境出境最新規(guī)定等情況。理智慎重的作出決定。
>>我感興趣,馬上在線咨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