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林以“過來人”的身份提醒各位準備在美國找工作的畢業(yè)生,找工作要提前,心態(tài)上不要著急,但也不要得過且過,要有計劃地改進自己的求職技巧。
小林來美國前已經在國內工作了五年,他在美國一個非常小的學校讀書,拿了化學的碩士,所以找工作時還是以學習的內容為主要方向。小林認為,不管專業(yè)多么冷門或是學校多么不好,也都是能找到工作的,首先必須堅定這一點,給自己信心。很多人認為自己專業(yè)不好,又不是名校,抱怨自己機會少,要記住,到你要找工作的時候,你所選擇的學校與所學的專業(yè),都是沒辦法再改變的了,那么,不如下定決心,好好準備,爭取早日找到工作。
準備工作最重要的當然是簡歷。簡歷做不好,對方連電話都不會打給你,更別說去公司面試了。小林認為自己就是簡歷寫得非常好,他所學的專業(yè)很“偏”,每周也只能從網上搜索到幾個招聘信息,但是他依然每周都能接到公司打來的電話,對方只要需要他這個專業(yè)的人,十有八九會給他打電話。小林把這主要歸功于簡歷寫得好。但究竟簡歷要怎么寫才算好,小林說,這有個竅門,就是要把人家要求的條件寫在最前面,比如第一欄要表述自己的能力,然后把一些基本的東西,比如溝通能力、團隊精神、計算機運用等寫在后面。再接著寫工作經驗,教育之類的,按要求正常完成就可以了。
第二就是面試,無論是電話面試還是到公司面試,事先都要準備充分。小林說他開始的幾次面試都很差,就是因為不懂技術操作方面的知識,人家的提問答不上來;后來每次面試前,都要根據申請的職位,看一些專業(yè)的書或者和有工作經驗的人聊一聊。
面試基本上算是最重要的一關,小林說起他的幾次面試經歷,在同一天約了好幾家公司,基本從上午到下午一直在被人輪番轟炸,保持清醒尤為關鍵。在美國,很多時候面試的重點是考察你的溝通能力和學習能力,如果被問到自己不會的東西,切忌不懂裝懂,要么承認不懂,要么盡量換個角度答來表達。
還有一點經驗之談是,工作也是越早開始找越好,你可以確定大概的畢業(yè)時間,提前半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開始找工作都沒有問題,初期時肯定會經歷失敗,也可以算是另一種“實習”。比如如果總是沒有接到電話,那么說明你簡歷沒寫好;如果只有電話沒有讓你去面試,說明你的電話面試有問題,這些節(jié)點都可以促使自己改進,為下一次爭取機會。